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首      页 核电新闻 政策法规 聚焦核电 核电站一览 国产化 核电技术 招标信息 专家点评 人物风采 核电视频 技术论文 供应信息 核 安 全 后端处理 工程图片 走进核电 供应商名录 核科普 会议会展 合作交流 政经要闻 网上展台 核电图书 企业招聘 求购信息
您的位置: 中国核电信息网  >  国内核讯  > 对话吴生富:“一份核电大单”引发的冷暖话题

对话吴生富:“一份核电大单”引发的冷暖话题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日期:2009-12-02

在一重新建成的重型加工热处理车间,吴生富(戴蓝帽者)向来访的中广核工程公司总经理束国刚一行介绍一重在制核电产品情况(2009年10月28日摄)。新华社发(陈建军摄)

      当我们从北京动身去祖国北端的工业重镇富拉尔基采访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时,天气预报显示那里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15摄氏度。远方的严寒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这一年里,被称为“共和国工业母鸡”的一重经历了怎样的沉浮?我们采访的话题该怎样切入?一路上,这些问题让我们无法释怀。

      直到我们和一重总经理吴生富面对面时,他向我们展示的一张“核电大单”,使我们豁然开朗,我们的对话也围绕着这张“大单”顺利展开。

      核电大单带来的暖冬

      记者:一重的优势项目是为钢铁行业提供重大成套设备方面,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相关行业的冲击较大,一重受到的影响大吗?

      吴生富:金融危机对我们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对提供重型机械的装备制造企业影响较大。金融危机爆发前,一重已经连续5年保持50%左右的增长速度,危机一来,我们预计增长速度只能有10%,这就意味着和往年相比,产值要少增长30亿元左右。

      不过,今年4月份,我们和中广核集团在大连签订了一个核电核岛设备制造订单,这是国家提出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我们整个装备制造业迎来的首个大单。拿下这个订单,我们一重可以说是欢欣鼓舞。今年,一重接下的核电订单总共有30多亿元,基本上弥补了危机带来的产值下滑,克服了危机对传统产业的不利影响。

      记者:有了“核电大单”一重过冬无忧了,那要是没有这个订单,企业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吴生富:要是少了这30个亿,对于一个大型企业的打击是难以想象的。那企业就只能求生存,不可能谋发展了。没有活干,我们很多车间都要停工,我们不可能裁员,富拉尔基地方很小,社会吸收不了多少剩余的劳动力,只能减薪,那样的话整个地区的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马上就下来了。

      记者:看来这个“大单”给企业带来了暖冬,但这样的温暖可持续吗?

      吴生富:目前来看,我们算是平稳过冬,不过,应对危机、振兴产业是个长远的问题。宏观经济对装备制造这个行业的影响往往有个时滞,尤其是钢铁、石化、核能等领域的订单往往会滞后一年左右,今年定下的单子决定的是明年的生产。

      从我们对用户的接触情况看,年初,连个询价的都没有,我们的营销人员去客户那里只能是拜访,人家说没啥事儿,但现在总体看来订单量一直在上升,企稳向好的感觉很明显。

      自主创新,生;被动等待,死

      记者:现在装备制造业企业不少,一重为什么能拿到这个至关重要的“核电大单”?

      吴生富:订单只是机会,拿到订单凭的是实力。其实,这个大单的取得来之不易,我们这几年一直有核电核岛所有锻件的科研安排,具备了生产核电核心设备的生产能力,这使我们可以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有能力去抓住。

      我们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意识到钢铁行业不可能永远维持以往的高增长,所以一直都在开发新领域,研制新设备。所以“核电大单”对一重来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对一重未来,尤其在核电设备制造方面的发展,是个极大的推动和促进。

      产业振兴规划能带来大订单,那只是问题的表象;规划中,国家强调的自主创新才是装备制造业的长远发展之本。人类进步一个重要标志是工具的进步,所以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技术创新是灵魂和生命。不把创新搞好,企业是没办法生存的,更没有办法获取更多的利润。

      记者:创新和科研很重要,但需要很大的投入,有时候还不能立即见效,一重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吴生富:在一重,科研人员的收入一直都是整个企业最高的,高于一线工人,高于行政人员,高于企业领导。以前很多人有不同看法,但这次危机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性。

      创新最重要的是人才投入,富拉尔基地处偏远,为了扬长避短吸引人才,我们把研发机构搬到了大连和天津,研发基地每年都能引进200多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科研工作者。在资金投入上,这些年研发投入占到了我们销售额的4%到5%。

      记者:在这么大的投入下,一重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吴生富:经济社会实际上是伴随着装备的进步而进步的。“用优良的装备提高中国制造水平”是我们的宗旨。在为新中国提供优良装备的过程中,就是不断的技术创新的过程。

      一重在历史上创造了众多“中国第一”,这个趋势还在延续,这些年我们开发了很多新的产品。比如火电机组,以前我们只能做亚临界的,而现在百万千瓦火电机组超超临界超纯低压转子锻件已经锻造完成;核电的锻件,现在已经可以成套地生产,这在全世界也只有四家企业能够做到。

      比如目前世界上最大、性能最先进的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它在去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可以给我国钢铁行业的轧辊设备、电厂的转子、核电站的核岛部分、化工工业的加氢反应器等,提供满足需要的大型铸锻件。

      正是有了这样的自主研发实力,我对一重的未来很有信心。

      努力寻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对接点”

      记者:每一次大的危机过后,都是一次产业经济的洗牌,人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在于低碳经济,作为传统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它发展的契机在哪里?

      吴生富:这张“大单”已经表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依托高效清洁发电、生态环境和民生、科技重大专项等领域,才能找到振兴的空间。

      目前一重大力发展的为核电工业提供设备,就是顺应了低碳经济的需要。一重现在可以为国家新上的核电站提供所需设备锻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支持了国家低碳经济和发展新能源的需要。发展新能源和振兴装备制造业不但是并行不悖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未来一重的发展,还是会倚重低碳经济和新能源领域的需要,我们将努力寻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对接点”,开发新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取得更大的突破。

      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装备制造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吴生富:装备制造业的生机就在于,只要还有制造业,就需要装备制造业,所以说它永远有市场,只要跟上科技发展,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就永远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不但如此,宏观经济和行业经济其实都可以通过装备制造业这个晴雨表来反映,装备制造业整体情况好了,说明整个经济的情况是比较好的;某一个领域的装备需求量大,说明这个行业发展速度快,所以在富拉尔基就能够感受到经济企稳向好,下游企业开始回暖。

我来说两句
网名: 您的联系方式: (电话,手机)
验证码:
查看评论(0)
网友评论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核电信息网拥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核电信息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中国核电信息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用意见反馈向网站管理员反映。